01 拼命教孩子识字
为何要进行亲子阅读?孩子小的时候,总会缠着父母讲故事,这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。不过,很多父母到书店一看,一本图画书要二三十元一本,书上没几个字,花同样的钱还不如买一本字多的,这就是一个误区。
一个孩子的想象,往往来源于图画,图画书是最好的阅读启蒙。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喜欢疯狂地购买识字卡片,逼孩子识字,可“认字不等于阅读”,更不大可能让孩子爱上阅读。
父母把阅读当作丰富孩子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,却忽略了阅读本身的规律,使孩子产生厌恶阅读的情绪。一个养不成阅读习惯的孩子,认识再多的字也没有用。!
02 不厌其烦的提问题
家长给孩子买了一本书,陪着孩子读完之后,经常有个坏毛病,就是拼命提问题。“小鸡是吃什么的?兔子长几只耳朵?”如果家长同时还表现出情绪上的着急和生气,便更糟糕,这会让孩子“做噩梦”的。以至于以后每读一本书,都心存恐惧:“妈妈会问我什么问题呢?”
一位父亲或母亲,把孩子抱在膝盖边,陪他一起读书是最温暖的时刻,但这种氛围往往被“急功近利”的问题破坏。当书变成工具,阅读方法也变成工具时,孩子会十分厌倦。!
03 把书直接丢给孩子
很多家长借口工作太忙、太累,或忙于在手机上刷屏,买了书就丢给孩子自己读。没有父母的陪伴,低龄的孩子往往被声色更具刺激感的电视吸引去了。
亲子阅读的正确读法是:孩子一边聆听着爸爸、妈妈的声音,一边用眼睛细细地读图、亲近文字。亲子阅读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,每天只要“温馨一刻”就足够了。!
04 把亲子共读当成道德教育
亲子共读与我们之前提倡童书的“教化”、“教育”等作用不同,更强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阅读的美感和快乐。
但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,常常希望孩子们懂得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……”,这种爱提炼“中心思想”的坏习惯,不应用于亲子阅读。好的图书构思已非常完美,不需要添油加醋,也不需要再添枝节。
早期阅读教育的根本目的,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书是拿来吃的,书是拿来玩的,书是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工具,是能带来快乐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