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阅读,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。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,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然而,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喜欢阅读的。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,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是许多家长面临的挑战。
让孩子爱上阅读,我们势必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。
01 树立阅读榜样
孩子成长初期,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,此时,父母便成为了他们模仿的对象。
从品德修养到行为举止,孩子都会在不经意间模仿父母,这些模仿会逐渐内化为他们的性格与习惯,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孩子的阅读之旅往往也始于对父母的模仿。如果父母热爱阅读,经常手捧书籍沉浸其中,孩子会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情,从而更愿意参与到阅读中来;
相反,若父母回家后就长时间玩手机或看电视,孩子也会倾向于模仿,过多地沉迷于电子设备。
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爱上阅读,在书香中成长,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好阅读的榜样作用。作为养育者和引导者,父母应当并致力于构建积极健康的亲子阅读关系。
02 共同选择书籍
与盲目性选择书籍的家长不同,聪明有前瞻性的父母会尊重孩子,综合书籍的内容、质量和孩子的阅读偏好,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,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,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。
03 积极开展讨论
共读时,让孩子当阅读的主角,要多给孩子思考、表达和做出情绪反应的机会,尽量让说的人是孩子,读的人是孩子,反应的人也是孩子。
比如可以通过提问、续写等方式,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书中的情节、人物和主题。例如:
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中,警探菲克斯为什么一路追着福格先生一行人跑?
如果请你设计环游世界的方式和路线,你会选择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?
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,还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。
但要记住的是,问题要跟随孩子的阅读节奏,不要过分急切地提出一连串问题要求孩子给出答案,给孩子带来阅读压力。
04 给予阅读自由
现在依然有很多家长将阅读与考试成绩挂钩,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安排孩子阅读,这样不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,可能还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在陪伴孩子的阅读过程中,要尊重他们的阅读节奏和阅读偏好,不要过分强调看书的姿势、速度和理解程度,而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探索书中的世界,在即将偏离轨道时给予一定指导即可。
或许有家长会说,这些阅读方法和指导我们都想实践,但心有余而力不足:工作太忙,空闲时间有限;缺乏更具体更系统的指导方法,依旧感觉无从下手……
上语书田儿童精品读书会便成为了众多家长的好帮手。采用分级阅读指导体系,为孩子提供整本书阅读解决方案,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阅读水平,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。
此外,还在阅读过程中加入阅读技能闯关游戏,让孩子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,在思考中质疑,在质疑中探索,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。
除了整体的阅读规划和详细的阅读任务,还配有专业的阅读指导师和与书籍配套的阅读指南等,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,提高阅读能力。
小时候,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逐渐将阅读内化为生活的必需;
长大后,孩子在阅读的沉淀积累中,自然把知识转化为人生的财富。
阅读,是孩子一生的挚友。
从懵懂无知的幼年到沉稳成熟的成年,从缤纷的绘画到经典的名著,书籍始终为孩子的心灵提供滋养,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构筑坚实的堡垒,成为贯穿其生命长河的珍贵财富和温暖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