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热点新闻
首页 > 热点新闻 > 正文

家长不爱读书,也能培养出小书虫?这份攻略很有效

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1:08:15 浏览次数:

家长要是自己对阅读没啥兴趣,千万别硬逼自己“爱上阅读”。咱可以靠“间接参与”“环境暗示”“角色转换” 等法宝,帮助孩子爱上阅读。


我们要让孩子自然而然觉得“阅读是生活里的一部分”,而不是 “家长特意提的要求”。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具体咋做。


01.png


一、有趣打破心魔,转变角色定位


01  接纳自我,重定目标


我们要知道“我虽然不是阅读的好榜样,但我能当孩子阅读的引路人”。其实家长的任务重点是“给孩子提供机会”,而不是 “自己得精通这事儿”。


02  以观察者之姿,洞察阅读需求


平时多留意孩子对啥感兴趣:要是孩子喜欢恐龙,就给买相关的图鉴;把阅读和孩子现有的兴趣紧紧连起来。家长要做的,就是 “按照孩子的需求提供资源”,别一个劲儿 “推荐那些高大上的读物”。


二、借非阅读之举,营造书香氛围


01  化物理存在为隐性引导


书籍占位法


在客厅茶几上放一本孩子最近在读的书(翻开到精彩的地方,露出插图),在家长活动区域也可以摆一本杂志。就算家长不看书,孩子也会注意到“这儿有书”。


动态展示法


每周和孩子一起从图书馆借新书,回家后假装“随手放在沙发上”,然后说:“这本书看起来超有趣,你先看看,看完给妈妈讲讲讲了啥呀!”这样就能利用 “新鲜感”,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。


02   以家庭仪式,赋予阅读深意


睡前10 分钟盲选


每天晚上睡觉前,让孩子从“阅读篮” 里随便抽一本书阅读,让阅读变成固定的亲子互动时间。


家庭书架共建


和孩子一起设计书架分区(像“我的绘本区”“妈妈的杂志区”“爸爸的工具书包”)。就算家长只放上几本菜谱或者旅游攻略,也能让孩子知道 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需求”。


02.png


三、互动式陪伴取代被动诵读


01   让“听孩子说” 化作亲子之乐


孩子读绘本的时候,家长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就行:


惊叹:“哇,这龙的爪子好大呀!你觉得它会喷火不?”


联想:“这让我想起上次咱们在公园看到的蝴蝶,跟书里的一样不?”


留白:“要是你,会怎么帮主人公解决难题呢?”


不用家长从头到尾朗读,就针对孩子注意的画面跟孩子聊聊天,让孩子感觉到“我读书能和爸爸妈妈交流”。


02   拆解任务,降低参与门槛  


要是孩子读长篇文字的书,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:“你每天读 1 页,然后用 3 句话讲给妈妈听,妈妈负责记在笔记本上。  


03   佯装求助,使孩子变身“小老师”


家长在生活里故意“制造问题”:“妈妈想给你做蛋糕,可烤箱温度给忘了,书里有没有教怎么做呀?” 把阅读和“解决实际问题” 联系起来,孩子会因为 “被需要” 而更看重阅读。


四、借外部助力,减轻家长负担


其主要带动作用的一方可以借助外部积极因素影响孩子,比如带孩子参加读书会、书展、亲子阅读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能让孩子浸润在各种爱读书的氛围中,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动力。


通过第三方伙伴,替代家长角色,产生教育合力,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,同时也为所有家庭成员提供一个更多元更健康的成长空间。


03.png


五、规避自我设限,解锁阅读潜能


01   言辞之选,正向激励


千万别跟孩子说“妈妈不爱读书,你可要争气”,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 “阅读是个苦差事”。可以改成:“妈妈小时候没这么多好书可读,现在跟着你一起长见识啦!”用积极的“一起成长” 心态代替愧疚感。


02   阅读之趣,无关功利


别把“阅读” 和 “学习” 硬绑在一起,而是多关注阅读本身的乐趣,比如:“书里的主人公居然会开飞船,你觉得现实里能实现不?” 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“想象的延伸”,不是 “功利的工具”。


03   阅读形式,不拘一格


孩子读漫画、贴纸书,甚至游戏攻略,家长都别排斥。把任何有文字的东西都当成“阅读的起点”,别觉得是 “没用的读物”。


六、减少对孩子的干扰


父母双方可以约定孩子的阅读或学习时间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,一方有放松需要就去卧室玩。如果是工作需要就去书房,减少干扰孩子阅读的不良因素,给孩子打造纯净的阅读空间,让孩子不知不觉被好环境影响。